內容提要:游戲是自愿、自主、自由、快樂的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自愿、自主、自由、快樂的活動。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地位。《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首先幼兒園要充分保證幼兒的本體性游戲,因為幼兒的天性以及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欲和理解得很膚淺的知識經驗,使得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的需求,游戲就為他們提供了滿足這種需求的機會,同時,在幼兒自主的活動中,其個性的發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諧的。其次,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必須游戲化,即重過程體驗,輕結果追求,這是幼兒教育的特征。然而,幼兒教育終究要向學校教育過渡,幼兒教育必然要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幼兒教育日益與學校教育接近,幼兒園中教學的游戲化也應體現出由高到低的坡度。
游戲是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喜歡游戲,不僅是身心特點的反映,也是身心發展的需要。因此游戲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發育不完善,他的神經系統興奮強于抑制,讓他老老實實呆著不動,這對他有很大的難度。有人曾經讓體育健將模仿新生兒的動作,結果運動員都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是嬰兒不覺得累,嬰兒是在活動當中身體得到發展的。所以讓小孩子老老實實的坐在那里對他來說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這是很困難的。現在孩子的游戲變得認知性比較強,其實要使孩子身體健康,一定要給他有活動的機會。運動將保證幼兒生長中對運動量的需求。幼兒的運動能力表現為肌肉的控制力、身體的平衡力,活動的協調性上,這些均可在游戲活動中得到實現。教師可以組織如攀登、追逐、跳繩、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促進幼兒大肌肉群發展,并使動作趨于協調。
手影、手指操、折紙、捏橡皮泥、串珠等游戲則可以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群的發育及協調能力,使動作趨于精細。當教師提供了這些游戲內容,幼兒便可根具自己的運動能力去選擇游戲的內容,并在游戲中發展運動的能力。這樣兩者相輔相成,運動能力伴隨著游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幼兒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在幼兒生活中,再也沒有任何其他活動能比他們在游戲中獲得的感知更加深刻的了。由于游戲是幼兒自覺活動,其興趣不僅可以在此聚集,也可以在此顯示,更可以在此深化,即表現出熱情高,傾注性強,對事物的觀察注意更為集中和持久。在游戲中,幼兒通過眼看、耳聽、口說、手摸等各種感官的參與,來了解各類的性質,經過這樣的時間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記憶也牢。游戲是幼兒對生活的反映。在游戲中,幼兒廣泛地接觸各玩具和材料,通過自己的感知,了解物體的性質、特征、用途等,使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得以加深和鞏固。例如,在玩滑梯的游戲中,通過爬上和滑下的運動,體驗到高低的變換,理解“高”、“低”、“上”、“下”等方位概念,又如冬天上學可以滑冰、打雪仗,讓幼兒在冰上隨意滑動,在雪地滾著越來越大的雪球,拋出去即會散開,放在手掌即會融化,感知雪與溫度的關系;夏天在水里玩耍嬉戲,體會水的無色、無味、會流動這些特點。
一邊游戲,一邊認知是在幼兒園的課堂上用怎樣生動、想象的教法,也難以達到的認識水平。幼兒思維活動的知覺性強,游戲能為幼兒提供操作實物和活動機會,這就使幼兒的思維處于十分活躍、積極的狀態。在不斷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而幼兒提出的問題大多源于游戲,在游戲中他們往往需要材料,需要扮演角色,需要提出來一些實際的問題。因此,他們在不停的觀察、比較、探究、驗證……思考許多許多問題,問許多為什么?比如,幼兒滑滑梯。剛開始,他也害怕,他爬到上面戰戰兢兢、規規矩矩地滑下去,這是一種動作性的學習,熟練了以后,他會改變這種游戲方法,采取一些新的游戲方式,可能會變換各種動作玩滑梯。在游戲過程中盡管幼兒可能找到的答案只能自圓其說,或者知識部分正確。然而,其中的感性經驗卻啟發了思維火花,使比較、分析、判斷思維能力得到加強。游戲中教師除了準備材料,提出要求之外,還要積極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除了由于游戲的需要使幼兒之間需要交流、表白以外,還需要教師給予激勵、啟發、調動,促使幼兒能說出其他場所中難以說出來的生動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從中練習發音、訓練表述,豐富詞語,理解語意,大大加速幼兒們口語發展的過程。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語言與同伴交流,進行協商、計劃、設計,完成對游戲內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規則、背景的安排,這樣既利于幼兒的語言組織,又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例如,在角色游戲《拔蘿卜》中,首先要熟悉故事內容,然后分配角色,設計規則,準備用具,安排場景等,這些都離不開語言的參與。幼兒通過生動、具體的語言運用,調節自己的游戲行為,也以具體的感知和動作,變換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了語言,并以語言為中介建構對現實世界的認知與理解,發展幼兒的智力。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社會的學校。幼兒期又是人社會化過程的開端。為了適應所面臨的社會生活,幼兒必須逐步了解社會的生活知識,掌握社會的行為規范,這些技能在社會交往實現,而游戲則是幼兒實現這種社會交往的重要場合。因為游戲首先促成了共同的交往功能關系,在成功的交往功能經驗和失敗的交往教訓中,幫助幼兒掌握交往的技能,這樣幼兒即可在游戲中學會共享、交換、輪流、平等競爭等等。因此,游戲與社會性有這不可分割的關聯性。游戲是幼兒社會發展性的體現,是幼兒接觸社會、認知社會的基礎。所以游戲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最加動力和途徑。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的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戲。
因此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1)幼兒對現實生活的需要是角色游戲的源泉。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使用材料都與社會生活有關。幼兒根據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種種印象,對游戲的情節進行安排和設計。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和能力來進行。這就給了孩子一個獨立的機會。(2)通過幼兒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和模仿動作,有助于幼兒學習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如開設小店或創設一處參觀場所,有利于在自然的情境中促進孩子們的口語交流。開設動物園還可以培養孩子們互相配合、統籌安排的意識和能力,比如說哪些人扮演動物,哪些人管理動物,哪些人負責售賣門票和驗票等。一個動物園就是一個小 團體,合作協商得好,就能有效運轉。角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實踐社 會行為道德的機會,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角色,反映現實生活中人 與人交往的關系,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為準則,學習勞動者的優 秀品質,待人接物的態度等。這樣幼兒便能通過游戲學習關心他人、 尊重長輩等好的思想品德。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游戲材料或玩具進行構造活動的游戲。能培養幼兒熱愛生活、認真細致、克服困難、堅持完成任務,以及團結 協作等優良的社會品質。
(1)結構游戲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活動。在幼兒進行構造活動中,反映我們偉大祖國雄偉建筑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新的產品和建 設成就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對祖國、勞動人民、生活的熱愛。 (2)結構游戲是一種細致的工作,一個物體或一個建筑需要很多材料組合起來才能構成,幼兒在構造過程中會遇見困難、倒塌的失敗, 這有助與培養幼兒細致、耐心、勇于克服困難、不氣餒、堅持到底的 優良品質。 (3)幼兒的結構游戲有獨自進行的,也有合作進行的,幼兒在構建過程中發現問題時,引導幼兒為解決問題一起協商、互助,可幫助 幼兒更好的學會合作。如在一次搭建橋的活動中,有一組幼兒搭的橋 不穩固,失敗了兩次,我發現后,便引導孩子一起來找原因,結果發 現是做橋墩的薯片筒不穩,怎樣才能解決呢?我把“難題”甩給了孩子 們,然后自己遠遠的觀察:XX 提議用幾個長方形的積木摞起來試一 試,孩子們一起動手換上了積木,這下橋穩了。這時XXX 又提議: 我們試試在薯片筒里裝上一些積木能不能站穩呢?大家又動起手來, 這次也成功了,孩子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嘗到了合作的“甜頭”, 提高了合作能力,協調彼此的關系,有助于幼兒集體觀念的形成。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文化作品的內容進行表演的游戲。
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都是幼兒扮演角色的游戲,以表演角色的活動為滿足。 (1)表演游戲可以培養幼兒具有勇敢的精神,遇到困難能動腦筋,做錯事敢于承認、講真話等。 通過創造性的表演游戲,可以更好的掌握作品的內容,了解作品事件中的發生的因果關系。領悟任務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操方面的陶冶 和教育。例如表演《斗大灰狼》,幼兒對大灰浪的兇惡、做作、就會 表現出很生氣,紛紛幫小白兔出主人。又如“冬天里的小鳥”表演活動, 教師預先設計一個情景:一只受傷的小鳥遇到了自私的樹和友好的 樹,由兒童設想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情節,裝扮成受傷小鳥的兒童面對 傷痛、寒冷、饑餓,想辦法尋找幫助,而面對受傷小鳥的大樹也會有 自己的想法。通過情景表演一方面起到了娛樂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起 到了教育的效果。 表演游戲能促進幼兒具有共同的體驗,協調一致的進行,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在表演游戲過程中,可以促進幼兒克服羞怯、膽 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愿的活動。這是因為游戲是活動的指南,在于活動過程本身的享受,而不是在于對活動結果的追求。幼兒在活動中始 終是自由自在,毫無心理壓力的。因此能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 容易獲得通過自我努力而成功的歡欣和自豪。
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 將使幼兒們的求知欲及生、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只有游戲才能使幼兒 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激發起一種完全出自本身的勇氣,促進其個性的 和諧發展。 雖然幼兒游戲中幼兒有相當的獨立自主性。他們自己找材料,出主意,想辦法、動手操作,那么教師在投放材料上不僅要充分,而且要 符合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以促進不同水平的幼兒在原由水平上的發 展。例如:在過去傳統的教育模式下,一些幼兒不愿上幼兒園,其主 要原因是幼兒園的環境和活動對幼兒限制過多、過死。活動室內就像 小學一樣擺滿了桌椅,留給孩子的空間很少,幼兒每天玩什么游戲, 玩什么玩具要由老師指定、分配,幼兒沒有選擇的自由,只能服從。 為了扭轉這一狀況,我們進行了以下嘗試:為幼兒創設較寬敞的空 間。我們把室內的桌子搬到活動區一部分,平時根據活動的需要由幼 兒擺放桌椅位置,多數是分組坐的形式,以便于幼兒間自由、廣泛的 交往。合理安排活動區的位置,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環境,如陽臺、 樓道、睡眠室等。活動區內玩具材料的擺放,便于幼兒取放和整理。
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地位。”由此可見,幼兒喜歡游戲,不僅是身心特點的反映,也是身心發展的需要。因此游戲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戲是幼兒社會發展性的體現,是幼兒接觸社會、認知社會的基礎。因此角色游戲